据财联社报道,7月17日,俄官方表态称,若北约攻击加里宁格勒州,可能动用核力量反击。同一天,俄方就日本参与美军远东军演提出正式抗议。
一、核威慑与边境冲突:变局前奏已现
加里宁格勒州的核威慑表态,与针对日本的军演抗议,这两则消息折射出俄罗斯当前的战略焦虑。执掌俄罗斯25年的普京,曾用铁腕重塑国家尊严,如今却面临内外压力交织的复杂局面。一系列信号显示,这个国家可能正站在历史转折的十字路口。
普京和绍伊古(资料图)
二、铁腕治下的稳定神话:普京时代的根基构建
(一)废墟上的秩序重建
2000年普京接手的俄罗斯,深陷寡头干政与经济崩盘的双重困境。他以强硬手段清算七大寡头,将能源、金融等核心领域收归国有。借助21世纪初国际油价攀升的东风,俄罗斯经济逐步复苏。2007年时,俄罗斯人均GDP已达1.27万美元,民众对国家的信心慢慢回升。
展开剩余76%(二)强人政治的合法性来源
普京通过强化历史叙事,把自己打造成俄罗斯民族尊严的守护者。2008年对格鲁吉亚的速战速决,2014年克里米亚“回归”时的兵不血刃,这些“胜利”不断巩固着他的权威。民调数据显示,其支持率长期维持在七成以上,“稳定即普京”的社会共识逐渐形成。
三、失衡的战略赌局:俄乌冲突拖垮平衡术
(一)速胜梦碎与消耗战泥潭
2022年发起的“特别军事行动”,本想复制过往的辉煌战绩,却因乌军的顽强抵抗和西方的持续支援,演变成一场持久战。到2025年,冲突已持续三年多,俄军伤亡惨重,战场陷入僵持。2025年7月,俄军仅占领顿涅茨克两个村庄,与初期设想的快速控制基辅相去甚远。
(二)经济防线的全面承压
西方制裁叠加能源价格下跌,俄罗斯经济承受巨大压力。2025年前6个月,通胀率超过9%,第一季度GDP增速仅1.4%。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,俄经济发展部部长坦言,经济已处于衰退边缘,多年来的民生改善成果正被战争消耗。
四、内外矛盾交织:稳定表象下的裂痕
(一)精英与民众的双重倦怠
2023年的瓦格纳兵变虽被平息,却暴露了精英阶层对战争的分歧。部分权贵私下质疑持续投入的必要性。前线士兵也心生不满,有鞑靼斯坦籍士兵抱怨,原本承诺的后勤兵岗位变成了突击队,基层对战争的支持度开始松动。
(二)国际孤立与盟友流失
曾经的盟友渐渐不再依赖俄罗斯。亚美尼亚向阿塞拜疆割让纳卡,叙利亚阿萨德政权摇摇欲坠,伊朗遭美以打击时俄罗斯无力支援。其在中东和高加索地区的影响力大幅下降,北约东扩至波罗的海三国,加里宁格勒被包围,国际生存空间不断压缩。
普京(资料图)
五、战略选择的十字路口:普京的两难困境
(一)孤注一掷还是寻求和解
面对战场僵局,普京政府可能会加倍投入资源。2025年,导弹产量同比增长300%,无人机月产超2万架,试图在冬季前控制乌东四地。俄方同时也释放和谈信号,显示出在内外压力下的战略摇摆,如何平衡军事冒险与国内稳定成为难题。
(二)接班人真空与权力过渡危机
2025年,普京已执政25年。虽通过任命久明等亲信布局,但尚未明确接班人。这种依靠个人权威维系的稳定体系,在其离任后能否持续存疑。车臣武装、安全部门等多方势力的平衡一旦打破,可能引发政治动荡。
六、变局前夜:俄罗斯的未来走向
(一)外部压力的持续升级
北约持续军援乌克兰,德国将交付射程500公里的导弹,美国威胁对俄商品征收100%关税。外部制裁和军事压力如潮水般涌来,俄罗斯的外交和经济防线面临更大考验。
(二)历史周期律的无情考验
普京用25年打造的稳定体系,正被俄乌冲突撕开缺口。经济结构单一、过度依赖能源出口等老问题暴露无遗。无论选择战还是和,俄罗斯都需直面转型的剧痛。一个时代的终结与新局的开启,或许就在眼前。
俄罗斯鄂毕河南岸油田的石油工人在开采石油(资料图)
俄罗斯若继续加码军事投入,可能短期内提升战场优势,但会进一步加剧经济负担。若寻求和谈,虽能缓解外部压力,但国内可能面临强硬派的反弹。接班人问题若不解决,权力过渡期间的动荡风险将持续存在。经济结构转型迫在眉睫,减少对能源出口的依赖才能增强抗风险能力。如何打破国际孤立,重新构建外交格局,是俄罗斯未来的重要课题。
发布于:江苏省可盈配资-在线炒股配资门户网-浙江股票配资-温州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