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亚洲杯女篮半决赛那场球,看得人心里直揪着疼。中国女篮和日本队拼到最后,比分定格在81:90——两年前还踩着日本队拿亚洲冠军的那支队伍,如今输得连脾气都没了。
往前数六年,中国女篮在亚洲杯的成绩单摆出来,像坐过山车似的:2015年决赛50:85被日本队碾压,2017年半决赛71:74差3分,2019年决赛68:71再输2分,2021年决赛73:78又栽2分,直到2023年终于扬眉吐气,73:71把日本队拉下马,拿了冠军。那时候谁不说中国女篮处在黄金期?世界杯亚军的光环还在头上,李梦、韩旭、王思雨这些主力正处当打之年,李月汝在篮下能扛能凿,黄思静全场紧逼能把对手防到失误,那配合流畅得跟齿轮转似的,防守密得连苍蝇都飞不进去。
可这才两年工夫,怎么就突然不行了?
先看人。2023年那套夺冠阵容,现在几乎全在“吃老本”。李梦29岁了,打球这么多年,体能和伤病就像两座山压着;韩旭才24岁,可常年在WNBA和国家队两头跑,身体早过了“新鲜期”;王思雨28岁,当年那个全场飞奔的“女战士”,现在跑起来明显慢半拍。更要命的是,替补席上连个能顶20分钟的年轻人都找不着。就说半决赛,杨舒予只打了8分钟,0分1犯规——不是这姑娘不行,是后面的小队员根本没练出来。国内青年队那批孩子,要么被外援挤得没球打,要么在比赛里当“观众”,真到了大赛,上去不是发懵就是失误,这梯队建设能不出问题?
再看球路。日本队这几年的变化,明眼人都能看出来:以前他们也靠身体,现在全改打“小快灵”了。半决赛90分里,42分是三分球和快攻得的,传球跟绣花似的,一人拿球四人跑位,防都防不住。咱们呢?还是老一套——球到了韩旭手里就往内线砸,其他人站桩似的等喂球。第四节追分那会儿,连续三次进攻都是硬塞内线,结果被日本队断了球,反手就扔进两个三分。这战术要是放在2023年,可能还能靠身体扛一扛,现在人家早把咱们的套路摸透了,能不输吗?
要说根源,还得怪青训和管理。国内女篮联赛看着挺热闹,可关键比赛还是外援唱主角,本土新人在场边捡球的时间比摸球还多。青年队比赛质量更次,好苗子要么被教练急功近利地“拔苗”,要么在替补席上耗到没动力。再看日本,人家高中联赛能坐5000人,大学生球员直接进国家队,从小到大有系统的训练和比赛机会。咱们的“仅有杨舒予”,其实是整个培养体系的“偏科”——给年轻人的机会少,给她们在大赛里说话的份儿更少,输了球倒先把责任推给小队员,这能有进步吗?
管理层也有责任。2023年刚拿冠军那会儿,按理说该赶紧换血,培养新人。可那几年全运会、亚运会、商业赛一个接一个,核心球员累得连轴转,等现在真需要新人顶上了,又急急忙忙“考察”,谁敢用没打过大赛的“生瓜蛋子”?人家日本哪怕拿亚军,也敢让00后混血球员马瓜史蒂芬妮打主力,咱们连个18岁的后卫都不敢往场上放。用老将保成绩,表面看是“保险”,实际上是透支未来。
现在再看日本队的00后核心河合麻衣,一场能拿22分,咱们的“下一代”还在替补席上叠毛巾。这哪是输了一场比赛?是整个体系的漏洞集中爆发了。青训不造血,战术不更新,管理不长远,下次再碰日本,怕是输得更难看。
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!
可盈配资-在线炒股配资门户网-浙江股票配资-温州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